華人社會與文化 第八週

  • 隨堂筆記

    1. 素養及文化素養均需要溝通及互動
        素養: 隱含對價值和道德的觀念,為平日好的修養。俱備後,個人才能與外界合理有
                 效的溝通及互動,屬於公德層面的社會規範。
                 ◎ 我們組討論出來認為素養為人品及做人的基本道理。
        文化素養: 涵蓋素養,屬於個人私德範疇,其有兩個意涵
                        (一) 個人對社會文化、社交行為、語言使用、文學歷史哲學、美學藝術等
                               的基本概念或鑑賞能力的知識涵養(含文化知識)
                        (二) 個人將上述資源以恰當形式,運用於不同社會情境中,達到有效溝通
                               目的。
                        ◎ 我們組認為文化素養為依照各地不同風俗習慣而成,且要入境隨俗以示
                            尊重。
        多元文化素養: 了解尊重、包容理解、省思支持
                               (應發表中性陳述,放下批判反應,養成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敏感度)
  • 討論

    Q1: 你覺得宏都拉斯女學生參加台灣婚禮會怎麼穿?
    A1: 在西方國家,他們視婚禮為正式場合,長禮服或是小禮服都有人穿,就是不宜穿著
          太過休閒。
    Q2: 承上題,你會推薦她怎麼穿?
    A2: 可以穿著套裝或是小洋裝,既不會太休閒,也不失正式。 
  • 小組討論

    Q1: 跨學科領域的文化可以和①文那些科目結合教學?
    A1: 數學 (e.g. 兩個姐姐)
          社會
    (e.g. 職業、禮貌用語、家庭意義與稱謂)
    Q2:
    ③文和課中閱讀,作者書寫方式偏向何種思想?
    A2:
    ③文: 儒(導師),法(重術),墨家(天下一家)
                   教學者中心: 培訓/ 教案
          課中閱讀: 儒 (倫理- 稱謂)
    Q3: 課中閱讀在
    ③文中屬於哪種模式?有什麼中華文化內涵?此內涵如何轉化為動態的跨
           國文化應用能力?
    A3: 常規課模式 (語言活動中融入文化內涵或活動)
          (歷史)倫理法則→ (公民) 人情稱謂    兩者均含、相對應跨文化
          可帶外籍生體驗一下去親戚家
  • 補充資料及個人心得

    https://kknews.cc/zh-tw/fashion/2ba8yg.html
    聽到國內外婚禮的穿著其實蠻有感觸的,我之前在一次談話節目中看到一位美國人分享自己首次參加台灣流水席,因為是他很好的朋友,因此當天他穿得非常正式,沒想到到了現場反而成為大家笑柄,大家覺得他的穿著過於正式,這讓他很納悶。看到這個讓我不禁反思了一下自己往常參加婚禮的穿著,在比較早之前因為身邊的人偏向穿著休閒方便,因此我也有受到影響,不會太去注意參加婚禮的穿著,覺得只要沒有穿短褲拖鞋就可以了;後來逐漸長大,參加越多場婚禮,發現其實越來越多人穿著不再這麼休閒,男生就是襯衫長褲,女生就是套裝或小洋裝,也因為受到影響,現在參加婚禮我也會去注意是否自己的穿著有無合適。


    看到平民補品-鴨仔蛋的我還蠻害怕的,感覺小小隻的才剛成形就被煮來吃有一點殘忍,不過後來聽朋友說:那你怎麼敢吃吻仔魚?  我突然覺得對耶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有鼓起勇氣找一下資料QQ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415474.htm?t=%E9%B4%A8%E4%BB%94%E8%9B%8B%E5%92%AC%E8%B5%B7%E4%BE%86%E7%A1%AC%E7%A1%AC%E7%9A%84%EF%BC%9F%E8%B6%8A%E5%8D%97%E4%BA%BA%E6%B7%A1%E5%AE%9A%EF%BC%9A%E4%BD%A0%E5%90%83%E5%88%B0%E5%B0%8F%E9%B4%A8%E5%98%B4%E5%B7%B4%E4%BA%86
    看完後...我還是覺得很可怕哈哈哈,希望以後如果有機會,我能勇敢嘗試一下。

留言

  1. 是啊!其實都是一樣的,這概念不僅是食物而已,人類也是啦!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