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與文化 第十週


  • 隨堂筆記

    人權: 因自然或人為環境產生的力量與利益
               人生下即有的權利→ 垂直身分/ 文化霸權
    纏足的女性通常家中經濟狀況不差
  • 個人發表

    Q1: 透過第一段影片敘述,思考文化素養與人權/女權間的關聯?
    A1: 並非每個人一出生即有相同權利,因此也有不同的文化素養
    Q2: 三寸金蓮多長? 以帛纏足的陋習與近代女性有何相關性?
    A2: 一寸約為3.7公分,三寸約於10-11公分
          以前覺得女性的腳要小,走路步伐也要小;現在雖然不裹小腳,但卻崇尚穿高跟
          鞋。其實高跟鞋就像是另類的纏足,一樣是希望減少腳與地面的接觸面以及希望走
          路步伐小。
  • 小組討論

    Q1: 傳統華人價值觀「家、官、名、命」,已命作結,與儒墨道法哪家價值相近?是受
           何種信仰影響?
    A1: 前三者為儒家,後者乍看為道家 (道家講求應順應天命,無為而治)
          → 每家應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倫理,長大光耀門楣任官,貢獻社會;若不得,則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受到自然神信仰影響: 萬物皆有神,以對天的崇拜最為重要。
    Q2: 舉例士、農、工、商的行業神
    A2: 士→ 讀書人,運用知識便可作官替國家做事。 (祭拜文昌帝君、孔子)
          農→ 務農者,中國以農立國。 (祭拜神農大帝祈求五穀豐收,陸羽為茶類)
          工→ 從事專門技術或是勞動生產者。 (紙業→蔡倫/ 酒業→ 杜康)
          商→ 從事物品交換、做生意開業者。 (房屋仲介→ 土地公/ 一般自營業→ 關聖帝君)
    Q3: 從第七章到第九章中,列舉民國前各領域出現的有名女性?誰可能裹了小腳?
    A3: 西晉綠珠、南北朝木蘭、唐朝公孫大娘、唐朝謝阿蠻、唐朝楊貴妃、
          五代南唐窅娘 (纏足始祖)、宋朝林默娘 (未必纏足)、南宋詞人李清照 (應有纏足)
    Q4: 方文山成為作詞家前經歷豐富,與儒道墨法哪一代表人物相似? 他的詞具有何種特
           質? 在華語教學中若運用七里香這首歌,初中高級的教學內容會著重在哪部分?
    A4: 儒家孔子
          初級: 實體名詞、大範圍的總稱 (鳥)、基礎句型
          中級: 抽象名詞、小範圍的細項 (麻雀)、進階句型
          高級: 書面語、押韻、修辭
    Q5: 你是華語教師,本週末選定大樹區佛陀紀念館為校外教學地點。以佛光山為核心,
          你會進行那些文化教學?
    A5: 創辦理念、書法文化、建築構造、展覽、飲食習慣、參訪禮儀
  • 補充資料

    http://140.112.142.79/publish/abstract_e.asp?Lang=Chi&paper=%B2M%A9u%AA%BA%B0%FC%A4k%A4%A3%C4%F1%A8%AC%B9B%B0%CA(1894-1911)
    因為西方觀念的滲透,使得越來越多人開始放足
    https://88news.cc/history/110150.html
    我根本是遮著眼睛才看完這篇的QQ
    http://web.fgs.org.tw/introduction.php?ihome=e30101
    佛光山官網其實就提供蠻多資訊可以介紹了
  • 個人心得

           這次小組討論中的最後一題讓我蠻有感想的,剛好在上週末,我帶的外籍生請我帶他們去佛光山參訪。我當下聽到時,其實一方面有點擔心不知道要跟他們介紹什麼,另一方面也很好奇為什麼他們都比較想去參訪宗教景點,因為上週他們才剛去左營春秋閣。藉由這次的小組討論,我比較有個底,也知道要跟他們推薦什麼比較能有效的認識中華文化,像是書法阿或是茶葉以及中式建築都蠻能代表中華文化的。
           這週課堂一開始看到一位有纏足阿嬤的影片,我覺得超震驚的,甚至有點不敢直視她那經歷長時間壓迫已經變形的雙腳。當下看了除了很難過之外還有一點憤怒,到底為什麼早期女性為了迎合大眾趨勢而被迫要纏足呢? 不過後來看了影片中的阿嬤說道其實是他母親要求纏足的,這讓我更加震驚了,到底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 現在反觀自己,雖然有些特殊場合還是會被要求穿跟鞋,不過相較於早期女性,這已經好太多了。

留言

  1. 宗教確實也是台灣一大賣點阿!跟許多國家比起來,我相信除了小7外,我們的廟、寺、道場……但的比例相對也是很高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