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與文化 第十一週

  • 結構不同,讓資源不平
  • 24節氣,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 喜帖中的人名為輩份高且是由長輩邀約
  • 小組討論

    Q1:  關於天文,《詩經・七月》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可能形容哪個節氣?如
           何判斷?

    A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為七月大火逐漸西沉,到九月變涼,所以這裡節氣指得是白露或
           是秋分。
    7月為大暑,9月為秋分,從春分開始往後推算,兩個節氣為一個月份。

    Q2: 〈服裝中的性別秩序〉和〈服裝的性別辯證〉,藉由服裝的顏色(藍/紅)、品牌
          (CHANEL or NET),可看出性別/階級意識。此外,還有什麼特定服裝的細節,可
           以發現男女有別?

    A2:  女生→蕾絲、男生→領帶、男褲女裙、男扣沿右女左。

    Q3: 根據課本,重要節慶有九個,請問公司行號每年都會發的三節獎金/慰問禮是哪三個節
          日?若你是華語老師,關於這三個節日,你會教什麼文化內容?

    A3: 春節、端午、中秋。
          起源、現今活動慶典、包粽子、DIY春聯或香包
          初級→實物&習俗/ 中級→對比&聯想/ 高級→由來

    Q4: 台灣知名的茶飲為何?在華語教學裡,教師會教的內容應是什麼?飲酒文化,哪種酒
          台灣人會喝也常入菜?請舉例(菜名)。

    A4: 珍珠奶茶、阿里山茶、東方美人茶。
          茶葉等級、發酵程度、如何點餐、量詞。
          米酒、燒酒雞、薑母鴨。
    Q5: 婚俗文化各式各樣,外籍學生如果是賓客,你認為在華語教學中,他該知道的婚俗文
          化為何?
    A5: 不要穿太正式(台灣)、紅包包雙數、敬酒文化、拿喜糖
  • 心得感想

    這次沒辦法到課真的非我本意QQ本來只打算星期三下午在過去幫忙,不過真的太忙了所以沒辦法到課也不能抄上課筆記。
    關於節慶的部分,其實我並不會覺得陌生,因為我的家人很注重節慶,即使我不是這麼在意,但每到過年過節,我還是會因為家人而感受到過節氣氛。
    至於女權主義的問題,我很早就有想過雖說是宣導男女平等,但其實在很多地方並沒有平等。但我不太會像羅倫為了不平等而站出來發聲,因為我認為有些福利對女性來說蠻好的哈哈哈,有點自私但是沒辦法~   男女平等是個理想化的思想,但我認為現今大多國家比較偏向在女性主義逐漸抬頭,而不能直接說哪個國家男女平權。

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