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口語與表達 (六)

  • 課堂筆記
    台灣腔: 講話習慣黏在一起、不捲舌、ㄢㄤ不分、ㄣㄥ不分、語助詞多、普遍不發輕
                  聲、不ㄦ化韻
  • 個人發表:帶ㄦ化的詞多為名詞
                        乾→ 肉乾ㄦ
                        捲→紙捲ㄦ
                        擦→擦布ㄦ
                        貼→貼布ㄦ
                        伴→伴遊ㄦ
  • 小組討論
    Q1. ㄦ化韻的變音裡,部分屬於語流音變的「脫落現象」。脫落現象有什麼特色?請以
           ㄦ化韻舉例。
    A1: 為結合er的音
    Q2. 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讀,只出現在特定對象和數字「一」連用時變音。請
           觀察課本P168-170的例句,找出其共通點。
    A2: 會產生前一韻尾的連音現象
    Q3. 我的老天鵝、我的媽、我的老天爺、我的天,搭配語助詞「啊」的連音音讀為何?
    A3: Ea, ma-a, ye-a,tian-a 
  • 補充資料
    13種華語口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48UFfpfczQ
  • 心得感想
    之前其實就對各種華語口音感到很有興趣了,藉由這次課程剛好可以讓我找一下相關資料。 聽了這麼多口音,我還是覺得台灣腔比較習慣比較順耳。

留言

熱門文章